1950年以前,上海海宁洋行推出的 美女牌雪糕一度垄断上海市场,口味也是多种多样:水果、赤豆、绿豆、奶油、可可......
@文人假:光明牌奶砖是上海人民的哈根达斯,奶味非常浓郁,口感细腻。有人切块吃,有人放在碗里等它化成圆柱形再吃,有人浇雪碧或可乐吃,那是走在历史车轮前面的自制麦乐酷。
一到夏天,就有小贩骑着二八大单车,车后座上牢牢绑着一个小木箱子,吆喝着“冰棒------马头牌,马头牌——冰棒”。
桂花的三分、赤豆的四分、奶油的五分。买上一根,还舍不得几口吃掉,都是放进嘴里慢慢地舔。
在北方,朴实无华的马迭尔冰棍成为哈尔滨人的最爱,方方正正,吃到嘴里,但甜而不腻,冰中带香。
奶味醇香、个头很大,麻酱、冷狗、绿豆、小长白.....尤爱麻酱口味,一口咬下去,芝麻的醇香,浓浓的奶香交织在一起,甜甜冰冰的,那叫一个享受。
香芋甜筒、红绿灯冰、飞鱼脆皮、莲花杯、红绿豆批……哪怕今天各色雪糕轮番登场,五羊雪糕依然是广州人夏天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不过到现在,对于这个包装简单的雪糕,我依然喜欢的不得了。一口咬下去,满满的都是红小豆。
有的地方也叫夏威夷,先拿着勺子把里面的奶油挖着吃掉,再举着啃外面的果味冰圈,有人还会把奶油吃掉,然后中间倒上饮料。
酸酸甜甜,菠萝味超级浓郁,总是会一直吸直到颜色都没了,然后开始大嚼冰渣子。
有人一个颜色一个颜色的吃,也有人三种混在一起吃,印象中香芋味的总是格外浓郁。
讲真,虽然后来各种桶装冰淇凌层出不穷,但最怀念的竟还是拿着一根小木勺慢慢挖的三色杯。
因为价格不便宜,小时候每次看到吃大火炬的人,总是心生羡慕。等到现在能够自由去买大火炬时,冰柜里已经很难看到它的身影。
纯纯的奶油做的小布丁,5毛钱一包,小小的一点,几乎两口就化在嘴里了,每次都回味着那点奶味。
2014年,其貌不扬的东北大板火遍全国,没吃过东北大板,感觉在朋友圈就要落伍了。
每个小摊门口,仿佛一夜之间都多出了个“东北大板”专柜,简单的包装,浓郁的奶香味,也是让人瞬间回忆起了中街大果,马迭尔冰棍、钟楼小奶糕.....
今年留意了一下,又有新品咸蛋黄珍珠雪糕,咸蛋黄肉松雪糕出现,不知是否会复刻去年的辉煌。
同样是去年的爆款,造型设计的是瓦片形状,意为还原东方美学,一片雪糕甚至卖到66块钱。